秋之诗
作者:邓安华
秋天来了。有人赞秋 , 因为秋天硕果累累 , 是收获的季节。有人 恋秋 , 因为秋高气爽 , 是宜人的时光。也有人悲秋 , 因为叶落草黄 , 是 萧索凄凉的世界。于是 , 每逢到了秋季 , 人们就会顿生许多感慨 , 写出 无数美妙的诗章。
唐朝诗人许浑写了一篇题为《早秋》的诗 , 对秋景作了生动的描 绘 :“遥夜泛清瑟 , 西风生翠萝。残萤栖玉露 , 早雁拂金河。高树晓还 密 , 远山睛更多。淮南一叶下 , 自觉洞庭波” 。清瑟、西风、残萤、玉露、早雁、落叶以及晴朗的天空和夜空的银坷 , 都是秋天的特色。 作者在一首小诗里将它们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, 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活 灵活现的秋色画卷 , 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。
张继写的《枫轿夜泊》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名诗 , 描写的是秋天的 夜色和由此触发的愁绪 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 , 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 , 夜半钟声到客船” 。姑苏城外的一座桥、 一条河、 一行树 、 一个庙 , 经过诗人题脉 , 都成为流传古今的胜迹 , 可见一首好诗的作用多么巨大 ! 笔者曾尝试将此诗译成白话诗 , 不妨在此献丑 : 现在己 是月落夜深的时刻 , 远处传来树上栖鸟的啼鸣。我乘坐的小船在枫桥 夜泊 , 秋天的寒霜在夜色中无声暗凝。江边的枫树只能看见模糊的 轮廓 , 点点渔火在雾气濛濛的江面时现时隐。朦胧中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 , 我深深感受到秋夜的清寥隽永。
明朗的秋色和萧索的秋景 , 使人倍添思念之情 : 思念魂牵梦萦的 故乡 , 思念志同道合的朋友 , 思念血浓于水的亲人。大诗人王维曾写 了一首题为《秋夜曲》的七律 , 极其动人地描写了浓浓的秋思之情 : “桂魄初生秋露微 , 轻罗已薄未更衣。银筝夜久殷勤奏 , 心怯空屋不 思归” 。请闭上眼睛设想这么一幅情景 : 一个衣裳单薄的妇人 , 在秋 夜哀怨地拨动筝弦。她不顾秋凉 , 也不愿回房,她在思念远在他乡异 地的丈夫 , 她在用琴声倾诉自己的心声。读罢此诗 , 相信读者定会为 这个一往情深的妇人 , 一洒同情之泪。
秋天也会给愁人带来怨愤之情 , 对被禁锢在高墙深院的宫女来 说 , 此情更甚。她们远离家乡 , 久别亲人 , 行动没有自由 , 生活没有欢 欣 , 面对萧瑟的秋色 , 岂能不平生怨愤 ! 诗人杜牧在题为《秋夕》的七律中 , 对宫怨作了深刻的描绘:“银烛秋光冷画屏 , 轻罗小扇扑流萤。 天街夜色凉如水 , 卧看牵牛织女星” 。全诗突出了“冷”和“凉”二字 , 正是 宫女生活和心情的如实写照 , 令人心悸 , 使人同情。
在今人的咏秋诗词中 , 我最崇尚毛译东同志的《沁园春.长沙》。 该词上阙写景 , 将长沙城秋天的景色尽现读者眼前。下阙抒情 , 尽情 抒发了一个有志青年的坦阔胸怀。这种雄伟的气势和万丈豪情 , 由于 历史的原因 , 在古人的咏秋诗词中是很难见到的。(作者:邓安华 2011年9月于上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