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“征文专业户”
作者退休教师——邓安华
妻常戏称我是“征文专业户”,具体地说,是“新民晚报征文专业户”。话虽带有讽意,我却乐于承认。
二00三年九月,新民晚报举办《飞燕传情.中秋遥祝》征文,我正好有许多亲友在国外生活,尝试着写了一篇八十字的五律应征。不想不但登了出来,还被评为一等奖,获得了一張奖状和不菲的奖品。这次成功令我信心大增,从此成了晚报征文的常客。
二00四年十月,恰逢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,新民晚报和宏图三胞公司联合举办题为《心中的小平》征文。我对三起三落的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充满了敬佩之情,提笔写了一篇题为《小平,您好!》的散文应征,获得了三等奖。颁奖仪式在徐家汇宏图三胞总店门前广场举行,張灯结彩,敲锣打鼓,那热闹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。
二00五年四月,世界乒乒球锦标赛在沪举行,新民晚报和好家庭健身器材公司联合举办了《乒乒乓乓故事多》征文。我小时是个乒乓球迷,却苦于无钱买一副球拍。有次在路上拾到五角钱,正喜孜孜地筹划去买一副球拍,却被母亲发现,不但将钱交公,还要我写了一份检讨。事后母亲为了表彰我知错就改,奖给我一副球拍。我将这件往事写成一篇题为《我的第一副球拍》的文章,不久就在晚报刊登出来,还获得征文三等奖。奖品是一台跑步机,一直使用至今。
二00六年六月,足球世界杯在德国举行,新民晚报不但以大量篇幅报道,还征文电话评球。我是个球迷,每天晚上挑灯夜战看球,清晨六时左右拨通晚报的热线电话,逐字逐句地口述我的观球心得,然后再去休息。世界杯总共进行了二十六天,晚报发表了我的电话评球二十一篇。虽然没有奖品,也没有稿费,心里却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。
二00九年十二月,新民晚报和市委宣传部、市精神文明办共同发起《小八腊子开会喽.优秀儿童歌谣》征文。我深感现在童谣太少,儿童又缺少户外活动,于是以自己的童年游戏(打弹子、抓石子、踢毽子、跳绳子、买房子等)为素材,写了一首《游戏歌谣》应征。该文被评为三等奖,并编入《二00九年上海优秀童谣集》。能为幼儿教育尽点绵薄之力,我心中感到无比快乐。
我在职时曾获得许多奖励,可是从未获得过国家级奖项,成为平生一大缺憾。从二00八年起,新民晚报会同有关部门,连续多年发起《全国教师论文大奖赛》征文。作为一个退休大学教师,我连续三年撰写教育论文应征。经过层层评选,我的论文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》获上海市三等奖,《浅谈当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》和《浅谈教师的基本功》获国家级三等奖,不但令我激动万分,连亲友也为我高兴。
二0一0年九月,晚报又和市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《龙胜杯.慈善在我身边》征文。看到这个题目,我想起了一个老厂同事的感人事迹。他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老工人,夫妻俩依靠每月四千多元的工资养活一家四口。家境虽不宽裕,却热心于慈善事业,不但连续十余年参加义务献血(每年两次),还每月资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困难家庭五百元。这两件亊他从未对人说起,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被人知晓。我以他的亊迹为蓝本写了一篇题为《是金子总会闪光》的短文应征,感动了众多评委,登上了晚报副刋,被评为征文一等奖,由市政协冯国勤主席亲自发奖,由上海话剧团的一个一级演员在颁奖仪式上朗诵,我还生平第一次上了电视。参加颁奖仪式归来,我激动了许久、许久。
二0一0年十月,新民晚报和亲和园养老公寓联合发起《养老改变生活》征文,我写了一篇题为《生命在于运动》的文章应征。该文虽仅获入围奖,但我仍然十分高兴,因为我参与了,而参与就是一种享受。
今年,我又应聘担任晚报科瑞社区版通讯员,并发表了第一篇文章《花团锦簇的小区》。我还有一些既没有获奖、也没有变成铅字的征文,因为都是我心血的结晶,也都舍不得丢弃,一一予以珍藏。
我虽然已经年届七十,但我这个“征文专业户”还要当下去,我的心愿是:一息尚存,笔耕不止。(注:该文系作者参加《我与新民晚报的情缘》的征文)